河北高校档案研究会
站内搜索:
 
 网站首页  学会简介  学会动态  学会简报  学术研究  政策法规  下载专区 
档案漫谈
 档案漫谈 
  档案漫谈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档案漫谈 > 正文
 
胡鸿杰:共同成长
2016-03-25 09:03   新浪微博

不经意间在朋友圈里多了一些如《档案小报》、《档案零距离》、《档案微传播》、《环球档案资讯》、《吾观档案》、《档案那些事儿》、《档案学苑》、《兰台档案》、《兰台之声》、《时光特攻》等新媒体,如果算上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开设的公众号,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。这种势态既符合时代特征,又体现出档案界不甘人后的传统精神;既弥补了档案传统媒体的不足,又开阔了档案人员的视野,甚为可喜可贺。

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,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,该帐号与QQ账号互通,通过公众号,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、图片、语音、视频的全方位沟通、互动。有先行者介绍,微信平台的主要功能在于三个方面:首先是信息推送。目前80%以上的商家微信公众号,几乎都是只提供信息推送功能,其中有一部分实现了简单的交互。如业界的《环球档案资讯》,从名称到内容都是以信息传播为主。其次是用户服务。服务号的典型案例不得不提招商银行,一个公众号几乎涵盖了网银和柜台的服务,又因为手机的特点,其便捷性却大大的超过了网银和柜台。最后是用户互动。即让用户在商家推出的平台上,参与到品牌的打造以及品牌文化的创建、传播、演进的全过程,通过讨论交流来分享经验。当然,在此过程中吸纳粉丝也是必须的要义。

如此看来,我们业界的微信公众号更多的是处于“信息推送”阶段。生存于这个阶段的新媒体,主要是弥补了档案传统媒体的缺陷。如果把期刊作为我国档案传统媒体的主流,那么就不难发现其出版内容和周期的基本状态。即内容多以业务交流和学术论文为主,每篇文章的字数一般都在三五千左右,学术论文则动辄洋洋万言;我国档案传统媒体的出版周期相对较长,一般是以月、双月、季为单位,半月和旬刊比较鲜见。档案传统媒体内容长、周期慢等特点,必然与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冲突,而这些恰恰为档案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。借助互联网+的优势,迎合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阅读习惯,档案新媒体一旦春风化雨,必将势如破竹。

人生的阅历告诉人们,有了一个好的起点,还需要持续的努力,才会践行美好的前程。作为一个来自老媒体的编辑,我个人以为,档案新媒体的发展至少要把握几个关键点:其一是内容要新颖。走传统媒体系统、完整的道路,可能不是档案新媒体的优势。而讲好一个小故事、阐述一个新观点、发布一段短消息,使读者眼前一亮,则是档案新媒体立身之本。因此,如何在几百或者千余字之内,把自己的观点和信息表达清楚,给他人以想象的空间,是档案新媒体的基本定位。其二是推送要及时。档案新媒体没有了传统媒体出版周期的限制,就要把自己“短、平、快”的优势发挥到极致——读者开手机、看新闻的时间,就是新媒体推送信息的节奏。只有保持这种节奏,才能成为新媒体的王者。其三是持之以恒。推出一二条新闻、编写三五篇段子不算什么难事,难的是将自己的品牌做大、做强,持续不断地发挥影响力。为此,档案新媒体也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、定位和出版计划,并且围绕着这些内容去组织稿件、编写消息、策划与网友的互动。不然的话,春天的欣欣向荣,反倒成为迅速消失的代名词。当然,如果档案新媒体也可以像其他微信公众号那样,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,实现经济效益,甚至成为吸粉大户和网红,那将成为档案界的骄傲。

坊间早就流传着一种说法,就是新媒体必将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。我却不以为然。至少档案新媒体的出现,弥补了档案传统媒体的不足,使我们这些档案传统媒体多了一些同路人。就像人类越来越乐见生物的多样性一样,只有差异才能共生,单一的物种必然灭亡。于是,我们期待着与档案新媒体共同成长。

关闭窗口
版权所有: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  
投稿邮箱:hbgd@ysu.edu.cn
秘书处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档案馆